杭州城市大脑迎来2.0版本 地铁公交将一体化运营
推进数字化改革,提升城市治理能力,是杭州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。
眼下这项工作又迎来新进展。昨天下午,杭州数字化改革专题会议召开,会议听取杭州城市大脑2.0建设等多个方案汇报,审议了“信用杭州”应用建设、“浙里复议数智应用”杭州试点建设、“文物安全智慧监管”应用建设等三个重大应用建设方案。
而这些应用场景方案,不少跟市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杭州城市大脑2.0 智慧交通七大子场景
将实现地铁公交一体化运营
杭州城市大脑将升级,迎来2.0版本。城市大脑2.0将以社区为切入点,首批聚焦“住”“行”“老”“小”等领域,推进住房、交通、未来社区中“一老一少”等重大项目建设。
如交通领域,在高峰时段、特殊天气等时期拥堵情况频发。公共交通与市民出行的衔接,特别地铁站点“最后一公里”衔接问题一直存在。
为什么这样?主要是不协同。
部门间不协同,交通领域涉及8部门、4个议事协调机构、4家企业,缺乏统一协调机制,相互难以形成一致路径。出行方式不协同,机场、铁路、地铁、公交等均各成体系,相互间协同不足。数据不协同,各部门和单位之间数据互联互通还存问题。
杭州城市大脑2.0智慧交通场景,将建设智慧规划、智慧交管、智慧公交、智慧地铁、智慧物流、智慧停车、智慧慢行七个子场景,打造畅通、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的城市交通。
比方说智慧公交,未来会考虑推出免费接驳、招手即停的公交车;智慧地铁,将实现地铁、公交一体化协同运行,出地铁换公交、下公交换地铁,二者将无缝衔接。此外根据地铁乘客数据,今后地铁有望实现越站运行、跨线营运;再如智慧停车,全市停车场及泊位将实时在线动态更新,到时“全市一个停车场”,在杭州任何地方都能一键顺利找到停车位。
办事“靠证明”向“凭信用”转变
年底前全省信用分实现互认
近年来,政务服务“减材料”“减环节”“减时限”成效显著,但部分领域依然存在证明程序繁琐等问题。例如企业在上市融资过程中,仍需多部门开具各类无违法违规证明,“多头跑”“用时长”等问题依然存在。
目前杭州正考虑用信用解决这类问题,让办事“靠证明”向“凭信用”转变。杭州再造无违法违规证明流程,实现企业在上市、融资、招标投标、评优评先中,用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个证明。据了解,5月底前将先上线公积金、医疗保障和安全生产等7个领域。7月底前,完成所有领域上线。
我的信用如何,我们企业的信用如何,很多人和企业都想知道。杭州将推出信用报告一键查场景,个人和市场主体可在“浙里办”、市民卡App、“信用杭州”网站查询自身信用报告。如在办理积分落户前,就可随时查询本人信用状况和扣分情况,还能实现线上修复和异议处理。
还有我们熟悉的钱江分,目前开通人数达470万,推出信用应用场景43个,守信激励措施150余项,惠及人次超7900万。接下来杭州将积极拓展信用惠民场景,实现图书借阅信用免邮、信用预约体育场馆、免押租用体育器材等。
杭州计划5月底前实现杭州钱江分与宁波信用分互认,年底前实现全省信用分互认。
杭州文物实现智慧监管
“码上点餐”等场景准备落地应用
杭州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、1191处文保单位(点)、1643处历史建筑、80余座博物馆和36万多件(套)国有馆藏文物。不过,文物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,基层管理力量非常薄弱。
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准投入到文物监管上?“文物安全智慧监管”场景,将通过健康体检、“一点一码”,动态调整文物安全监管重点。此外,横向上与公安、文化、消防等部门建立打击文物犯罪、查处文物行政违法、治理文物消防隐患等文物安全风险长效管控机制;纵向上逐步打通省市区三级数据链,形成监管合力。
在数字社会系统建设上,托幼方面,“舒心育托”场景已推动形成杭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地图。在养老方面,“码上点餐”“码上护理”等“长者码”核心子场景正准备落地。教育方面,重点建设“安心培训”“入学早知道”等应用。此外“安心培训”已汇聚全市 562 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;“入学早知道”已实现主城区小学、初中学校全覆盖。(作者:见习记者 汤晨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