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临平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“临平样板”

为更好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, 当前,大运河沿线各城市都在积极推进辖区内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。

杭州市临区位于大运河南端。千百年来,连通南北的大运河哺育着临人,见证了临的繁荣发展。

日,临印发《临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》,明确了高质量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“临样板”的建设“路线图”。

大运河(临段)共计40公里,分为29公里的杭州塘和11公里的上塘河。再加上即将建成投用的运河二通道,三条河道在临形成了三面环绕、中线横穿的地理空间结构,使临成为天然的运河水域。

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将如何建设?建成什么样?如何把大运河(临段)真正打造成“人民的运河”“游客的运河”?

“我们把系统保护传承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放在首位,重新赋予大运河在新时代下的文化、经济和社会价值,让老百姓更深感知历史、更感受人文、更好享有生活。”临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(大运河科创城建设)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,临将努力打造承古开今、融汇创新的中国大运河南源精彩段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典范园区。

明确总体架构

“一核一城两翼四区四片”

按照“河为线,城(镇、园)为珠,线串珠,珠带面”的布局理念,立足大运河(临段)文化资源分布,临将着力构建“一核一城两翼四区四片”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总体架构。

“一核”为塘栖古镇,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建设的核心。塘栖将擦亮“名山、名湖、名镇”个地标,做好“古桥、古景、古宅”特色文章,深化水乡古镇文旅融合,打响塘栖“中国大运河南源首镇”品牌。

“一城”为大运河科创城。依托塘栖古镇、超山、丁山湖等生态文化资源,在山水肌理间植入科创、文创等环境影响低、技术含量高、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功能,努力成为杭州国际人才汇聚之地、临新增长空间和台。

“两翼”分别为以“诗画江南·水乡古镇”为特色的杭州塘文化发展翼(北翼)和以“古雅精致·山水亲民”为特色的上塘河文化发展翼(南翼)。北翼联动余杭、拱墅、上城以及湖州、嘉兴共建江南运河文化片;南翼以城区更新提升为抓手,凸显山水游乐、都市休闲、田园运动、品质生活等特色。

“四区”为重点建设管控保护区、主题展示区、文旅融合区和传统利用区四大功能区。

“四片”为镶嵌在南北两翼上具有临大运河文化特色的四个主题功能区块。都市田园古韵片区包括五杭集镇、博陆集镇和开发区郊野段运河范围,深挖五杭、博陆集镇特色文化资源等;郊野美丽村落片区主要包括大运河工业园区、崇贤港作业区、崇贤郊野段大运河区域,积极转型发展大运河客运和旅游等;上塘河畔风情片区依托上塘河段,联动天都公园、桂芳桥、黄鹤山、临山等节点,深入挖掘临湖遗迹等沿线文化旅游资源等;二通道新城片区位于京杭运河二通道与临新城交汇处,打造依河而居、依河创业、依河发展的新时代运河新区。

推进十大行动

高水打造大运河科创城

的目标是,到2023年,力争在文化遗产保护、文化传承利用、文化旅游发展、科创孵化转化、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走在全省、全市前列,成功创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,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城区典范。

为实现这一目标,与《建设方案》相配套,《临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出台。

根据三年行动计划,临将围绕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目标,大力推进十大行动,集中实施一批标志工程,打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建设品牌。

这十大行动是遗产保护传承行动、文化展陈提升行动、文化研究挖掘行动、美丽长河建设行动、港航水运升级行动、创新创业赋能行动、文化旅游融合行动、幸福生活共享行动、文化交流传播行动和文艺精品创作行动。

其中,创新创业赋能行动引人关注,也最具临特色。该行动紧紧围绕大运河科创城建设——最为重要的标志工程之一。

涵盖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建设中的大运河科创城,是临融合科技与文化的一次探索。根据规划,大运河科创城共有90多方公里,包含了塘栖镇和崇贤街道。这里是临距离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最的地区。

推进创新创业赋能行动,临将高水规划实施大运河科创城孵化器先行区块,积极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,推动生态、创新、人文要素集聚融合,积极发展科技孵化、研发设计等领域,重点打造杭州大都市青年创业基地、数字文化创新港,吸引创新产业、人才集聚。

3月21日,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战略合作、清华长三院清创孵化产业园等五个项目正式签约大运河科创城,内容涵盖文创产业、现代农业、产业孵化等多个领域。

此外,临还将以大运河(临段)沿线文化特色小镇、工业遗存、文化场馆、历史建筑等为台,发展数字创意、工业设计、影视传媒、文化软件等文化创意产业。同时,推进丝绸、茶叶、刺绣等历史经典产业与文化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。

厚植独特优势

努力打造“五个范例”

3月21日,临区总投资89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。其中标志项目当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——崇贤塘栖段工程。

这是大运河临段两岸总长29公里生态廊道的一部分,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建设的启动工程。建成后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启动工程的开工建设,也让人们对三年后将基本建成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充满了更多诗意的想象。

据介绍,厚植大运河(杭州段)最北段、湿地田园、航运走廊等独特优势,围绕高水建设“数智临·品质城区”,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建设将突出文化为魂、科技赋能,努力打造“五个范例”。

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例。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,认真履行世界遗产公约,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“薪火传人”,实现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。

多元文化交汇展示范例。提炼大运河(临段)历史文化内涵,生动展示运河沿线丝绸文化、古桥文化、漕运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工业文化、科创文化等文化元素,全面彰显多元文化汇聚、古今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。

别样精彩文旅融合范例。争创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,注重全域旅游和文化统筹建设,推进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精品主题线路,积极拓展全域旅游新空间,打造大运河文化打卡目的地。

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范例。以大运河生态保护为重要抓手,深入实践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结合美丽乡村、风景田园建设,探索绿色产业发展路径,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样板。

千年黄金水道航运范例。发挥大运河(临段)在用水利航运功能和活态遗产特,突出“适度合理利用也是一种有效保护”的理念,推进运河航运绿色转型,持续发挥延续千年的水利航运功能。

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

建设时间表

2021~2023年:基本建设阶段

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规划体系、空间体系构建,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。到2023年,塘栖作为公园建设的核心地位凸显,A、B岛基本建成,大运河科创城启动区块初步成型。

2024~2025年:优化发展阶段

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内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实现全覆盖,分级分类展示体系基本形成,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,公园年旅游总人数达到800万人次。A、B岛初显成效,大运河科创城成为标志成果。

2026~2035年:提升运营阶段

在文化遗产保护、文化研究挖掘、生态环境保护、文化旅游发展、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水全面提升,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临段)真正建成承古开今、融汇创新的中国大运河南源精彩段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典范园区。浙江日报报道(作者:唐骏垚 杨 莉)

关键词: 杭州临平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临平样板 人民的运河